首页 > 爆款文章

国内工业机器人智能自动化的不断发展

时间: 2022-04-25 09:49 来源:儒邦机器人
 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《2020年世界机器人报告》,截至2019年,全球已安装了270万个工业机器人。中国为78.3万辆,居世界首位,其后依次为日本(35.5万辆)、韩国(31.9万辆)、美国(30万辆)、德国(22.1万辆)。从增长率来看,中国以14万辆位居第一,其次是日本(5万辆)和美国(3.3万辆)。
 
       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,股票和增量的工业机器人设备,中国是遥遥领先,但是因为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,人均的机器人数量不如美国,和远低于日本。中国的生产线更大、更多样化,工人的数量也比美国多得多,因此公司1万台机器人的数量似乎只是美国的一小部分。机器人的自动化水平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国制造业的特点。美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和市场规模上,但在自动化水平上并不是最高的。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主要来自日本和欧洲。
 


 
工业自动化需要人来操作机器,有时还需要工程师来调整机器。
           在美国,工人的素质相对较低,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,所以年轻人不愿意投身于制造业。在设计生产线时,他们尽力让工人“愚蠢地”操作,并按照指示简单地使用它们。生产问题也用自动化设计思想而不是工人的质量和过程来寻找原因。
 
          日本制造业强调“工匠精神”,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。德国以完善的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技术人员,以高标准生产。整个制造系统的自动化建设有“工业4.0”等规划。中国的自动化理念融合了日本、德国等许多国家的特点,也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线管理方法。
 
         中国制造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众多的产业工人。中国还面临着劳动力萎缩和年轻人不愿在工厂工作的现实问题。在未来,智能机器人取代人类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。但在任何情况下,生产线都是为了实现自动化而存在的。拥有更好知识的新一代有能力从产业工人转变为工程师。
 
        大多数制造企业在未来都可以转型升级,用机器人代替工人;一些昂贵的生产线没有人愿意搬出去,这也是正常的。可以预见,我国“万机器人”数量将大幅增加,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从发展趋势来看,自动化对中国制造业是一大利好,它能够应对劳动力结构的变化,也符合中国人口基于教育水平的“二次红利”。一个领域的自动化程度越高,就越难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,所需的工程师数量非常多,而且很难培训。
分享到:

热销商品